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在专业有关课程已修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它以实际工程为课题采用真题假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学习贯彻“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方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受实际工程设计的锻炼。
毕业设计的要求:根据给定的建筑设计指标完成建筑设计和响应内容的结构设计。为达到上述目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任务书中所规定的任务。
建筑设计要满足建筑功能,场地以及建筑面积等要求,即要注意先进性,又要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要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以及工程所在地区当前可能条件等因素。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布置要使荷载传递直接、受力明确,并按强度和刚度要求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构件类型和尺寸规格尽可能少,在结构布置的基础上深入考虑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体系之间协同工作的程度,合理地确定结构或构件的计算简图。还需考虑整个建筑物在平面和竖向上是否需要采用构造措施,以保证整个建筑物及其某些薄弱部位在平面和竖向上的刚度及整体性。在结构布置的基础上,深入考虑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结构体系之间协同工作的程度,通过必要的计算和结构处理,使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节点满足强度、刚度和裂缝宽度(或抗裂度)的要求,并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满足国家强制性条文,最终把结构布置和构件设计准确地反映到施工图中。
二、设计原始资料
为了满足学校整体规划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解决学校实验室、教室和办公用房紧张等问题,拟在学校东北角空地上建一栋综合实验楼。建筑物所在地的平面图为:
1.气象条件:
(1)温度:最热月平均360C,最冷月平均2.80C,夏季极端最高39.80C,冬季极端最低-80C。
(2)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8%。
(3)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见方案表。
(4)风雪条件:年降雨量1876mm,日最大降水强度361mm/日,暴雨降水强度3.31s/100m2,最大积雪深8.9cm。
2.工程地质条件:
(1)±0.0~-0.60回填土含腐殖质:
r=16KN/m3 fak=80KN/m2 E=2MPa
-0.6~-1.70粘性回填土:
r=18KN/m3 fak=120KN/m2 E=6Mpa
-1.7~-2.5残积亚粘土:
r=20KN/m3 fak=200KN/m2 E=8MPa
-2.5~-4.0一般亚粘土:
r=20KN/m3 fak=230KN/m2 E=8MPa
-4.0m以下风化混合岩:
fak=300KN/m2 E=12MPa
(2)地下水位标高:-5m
(3)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为Ⅱ类。
3.材料供应:
(1)三材由建材公司供应,品种齐全。
(2)墙体材料可选用普通粘土砖。
4.施工条件和能力:
(1)材料运输:由专业运输队伍负责
(2)设备条件:设备齐全,还可租用
(3)水电条件:水、电可就近与市网接通
(4)劳动力供应:可随时招聘足够人手
(5)工程施工期限:1年
5.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表
项目
姓名
|
基本风压值(KN/m2)
|
标准层层高(m)
|
层数
|
建筑面积m2
|
楼面活载(KN/m2)
|
屋面活载 (KN/m2)
|
|
0.45
|
3.6
|
6
|
7500
|
2.1
|
2.0
|
三、建筑设计任务
1.规模
(1)总建筑面积: 见设计方案表
(2)建筑层数: 见设计方案表
(3)层高: 见设计方案表
(4)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5)组成部分及业主要求:
整栋建筑按框架设计,采用内廊式将实验室、教室和办公室三个主要功能区联系起来。设两部电梯,教学区与实验区分离。底层设门厅和值班室,每层设带有内部卫生间的教师休息室。大、小实验室数量比为2比1,大实验室旁边至少有一间办公室相连,其它办公室宜布置在楼梯口处,小型会议室两间。各房间基本要求如下:
门厅: 80~110m2左右
大实验室: 每间110m2左右,20~24间
小实验室: 每间80m2左右,10~12间
教师休息室: 每间27m2左右(带卫生间)
普通教室: 每间55m2左右
办公室: 每间27m2,共30间左右
值班室: 每间27m2左右
会议室: 每间80m2左右
此外可按需要设置储藏室、配电房、及其它一些用房。
2.建筑设计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根据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并完成主要的建筑设计施工图,造型设计应注重新颖、大方。根据造型需要,防火按二类二级设计。
3.建筑设计的内容和工作量
(1)方案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平面、立面、剖面方案设计。图中说明主要尺寸,房间名称,使用面积和总建筑面积。
(2)详细设计阶段:完成门窗、楼梯、屋面、墙身(包括阳台、雨篷、室外台阶等)的详细设计,图中应注明尺寸、材料、做法和标准图索引号。
(3)定稿图和正图阶段:通过绘制定稿图完善设计内容,最终完成主要建筑施工图一份包括:
各层平面图:1:100
正立面、背立面各一:1:100
两个侧立面各一:1:100
剖面图:1:100
屋顶平面图:1:100
节点详图:1:5~20
建筑说明及门窗表:
正图一般用1#图纸4张左右,可全部采用计算机绘图。
四、结构设计任务
结构设计用的资料见建筑设计部分,屋面活荷载为2.0KN/m2,楼面活荷载见方案表。
1.对承重结构体系和结构形式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并说明所采用的结构体系,结构形式的理由。
2.完成所有结构层结构布置。结构布置施工图中,应标出梁、板、柱的编号、定形定位尺寸,并绘出各楼层的结构标高,可用计算机完成。
3.手算完成结构布置一层现浇楼板(包括厕板)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并画出施工图。
4.手算完成一层楼梯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并画出施工图,其中1#楼梯位于5~6轴间,2#楼梯位于20~21轴间,。
5.手算完成一榀框架(每位同学均已指定,见表1)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配筋计算并绘出框架配筋立面图。
6.完成基础的平面布置,以及所计算那一榀框架的柱下基础的设计。
规定为手算的应采用手工计算。
图纸规格:制图规范允许的所有图号均可采用,但应尽量减少图纸规格种类及图纸张数。用计算机出图。
施工图的要求:应反映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内容齐全,施工方便,图面整洁,字体工整,图纸表示符合建筑制图标准的规定。
基础平面图布置图:1:100
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及板配筋图:1:100
屋面结构布置图及板配筋图:1:100
典型框架的梁柱模板结构详图:1:30
楼梯结构施工图:1:30
结构图可全部采用计算机绘图。
7.撰写结构设计计算书:计算书应包括对结构体系和结构形式的分析比较,结构设计各阶段中所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结构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计算书力求说明充分、概念清楚、计算步骤明确、计算准确、条理清晰、书写端正,计算过程应附有必要的草图以表示清楚相应的计算,计算简图的构件编号应与结构布置中构件的编号相同,且书写端正。计算书可手写或打印,若打印统一用A4纸打印。
五、毕业设计时间及进度总体安排
毕业设计环节共8周。其中:建筑设计为3周,结构设计为5周。所有的设计计算书及施工图纸必须于11月30日前上交。
1.建设设计总时间3周,大体分配如下,请同学们严格控制进度:
(1) 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时间:1.0周
(2) 建筑平面布置设计 设计时间:1.0周
(3) 建筑施工图绘制 设计时间:1.0周
2.结构设计总时间为5.0周,大体分配如下,供同学们参照并严格控制进度:
(1) 收集资料及各结构层的结构平面布置并绘制施工图 设计时间:1.0周
(2) 某一层现浇板的计算并绘制施工图 设计时间:1.0周
(3) 现浇楼梯的设计及施工图的绘制 设计时间:1.0周
(4) 荷载计算并完成一榀框架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 设计时间:1.0周
(5) 基础设计及施工图的绘制 设计时间:1.0周
六、设计成果的上交与答疑
1.设计成果的上交
对于需要申请学位或者指导教师成绩为优的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成绩由两部组成,设计阶段成绩(70%)、答辩成绩(30%)组成;对于其余的学生,指导教师所给成绩即为毕业设计成绩。
学生应分阶段上交设计成果,设计成果的上交可采用邮寄或电子邮件或QQ传送。
第一阶段:上交建筑方案草图,截止日期10月8日
第二阶段:上交建筑平面布置图,截止日期10月15日
第三阶段:上交建筑施工图,截止日期10月21日
第四阶段:上交结构平面布置图及计算书,截止日期10月28日
第五阶段:上交一层楼板及楼梯计算书及施工图,截止日期11月8日
第六阶段:上交一榀框架计算书及施工图,截止日期11月20日
第七阶段:上交基础计算书及施工图,截止日期11月30日
七、毕业设计参考资料
1.教材类
《结构力学》、《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
《地基基础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招投标与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用实例手册》、
《工民建专业课程设计指南》、《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封面见下页图)、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实例》(封面见下页图)。
2.手册类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建筑结构设计综合手册》、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建筑施工手册》、《建筑施工工长手册》。
3.设计规范、规程类: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J17-2001)、
《建筑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