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土木工程 > 桥梁工程 >

某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毕业设计

来源:wenku7.com  资料编号:WK75949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WK75949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1.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2.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帮助
资料介绍

摘要
海拉尔市朝阳桥选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因为简支梁桥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容易保证等优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使桥梁工程领域获得了高强、廉价的建筑材料,同时使桥梁的跨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考虑当地地形地质交通状况气象等方面的因素,本文采用了三跨、标准跨径为30 、桥面净宽为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本文主要对桥梁主要承重的主梁和下部结构进行了设计与计算,采用了 C40混凝土,4根1  预应力筋与10@20的箍筋进行配筋来保证桥梁的结构质量安全可靠。还分别进行了预应力损失计算,截面强度验算,应力验算与变形验算。下部结构的计算有盖梁的设计与计算、桥墩的设计与计算、桩长的设计与计算等等。

关键词  预应力简支T型梁桥  预应力损失 后张法 桥墩

Abstract
The bridge of zhangyao in hai la er city is exposed to select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simple support beam bridge, because the simple support beam bridge has the structure simply, the construction convenien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easy to guarantee and so on the merits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appearance caused the bridge building domain excel in to obtain, the inexpensive building material, simultaneously enable the bridge spanning ability to obtain the very big enhancement. Considered aspect and so on local terrain geology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 meteorology factors, this article has used three cross, the standard span is 30, the bridge floor only extends for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T shape beam bridge. The mainly article and the substructure have carried on the design and the computation to the bridge main load-bearing king post, has used the C40 concrete, the four of 1 8 15.2 pre-stressed muscles and the 10@20 stirrup carries on matches the muscle to guarantee the bridge the structure quality safe reliable separately has also carried on the loss of prestress computation, the section intensity checking, calculation,the stress checking calculation and the distortion checking calculation.The substructure computation has Gai Liang's design and computation, bridge pier design and computation, pile long design and comput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Pre-stressed simple support T beam bridge  Loss of prestress  Tensioning  Bridge pier 

设计项目:海拉尔市朝阳桥设计
一、建筑地点:海拉尔市至加格达齐的公路路段
二、基本要求
1.根据桥梁设计基本原则设计此桥。
2.掌握桥梁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3.学会查阅和运用有关设计规范和设计规程。
4.学会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5.认真绘制图纸和编写说明书、计算书。
三、设计条件
1、 自然条件
(1)地势平坦,河床地质为细砂层与亚粘土层,还有大量河卵石;
(2)当地气温七月份平均为+19℃,一月份平均为-25℃;
(3)土壤冻结深度为-2.7m。
2、 设计标准
(1)荷载标准: 公路-Ⅱ级  人群荷载 3.0kN/m2
(2) 设计洪水频率:1/100。
四、 主要材料
1.混凝土:(自拟)
2.钢筋:(1×8 15.2-钢铰线,HRB335 ,R235 )  
        五、 设计内容
1. 提供设计计算书一份,基本内容如下:
(1) 上部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2) 支座的选配
(3) 下部结构形式及尺寸拟定
(4) 桥面铺装的选定
2. 完成下列图纸绘制
(1) 桥型布置图
(2) 上部结构构造图
(3) 下部结构构造图
(4) 支座装置图
(5) 伸缩装置图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 1
1.2 桥梁结构设计概论 1
1.2.1 简支梁桥的设计构造 1
1.2.2 主梁钢筋构造 2
第2章  主梁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4
2.1 设计资料 4
2.2 构造布置 4
2.3 梁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5
第3章  主梁内力计算 10
(毕业设计)
3.1 恒载内力计算 10
3.2 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12
3.2.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12
3.2.2 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2
3.3 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6
3.4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21
第4章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22
4.1 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 22
4.1.1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估算钢束的数量 22
4.1.2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估算钢束数 22
4.2 预应力钢束布置 23
4.2.1 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位置 23
4.2.2 钢束起弯角和线形的确定 24
4.3 钢束计算 26
4.3.1 计算钢束起弯点至跨中的距离 26
4.3.2 控制截面的钢束重心位置计算 26
4.4 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28
4.4.1 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 28
4.4.2 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32
第5章  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39
5.1  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39
5.2  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41
5.3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43
5.4  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48
5.5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49
第6章  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 55
6.1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55
6.1.1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55
6.1.2 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57
6.2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62
6.2.1 正截面抗裂验算 62
6.2.2 斜截面抗裂验算 63
6.3 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74
6.4 短暂状态应力验算 85
6.5 主梁端部的局部承压验算 86
6.5.1 局部承压区的截面尺寸验算 86
6.5.2 局部抗压承载力验算. 87
6.5.3 主梁变形验算 88
6.5.4 计算由荷载引起的跨中挠度 91
6.5.5 结构刚度验算 92
6.5.6 预拱度的设置 92
第7章  横隔梁计算 93
7.1 确定作用在跨中横隔梁上的可变作用 93
7.2 跨中横隔梁的作用效应影响线 94
7.2.1 计算公式 94
7.2.2 截面作用效应计算 96
7.3 截面配筋计算 97
7.4 行车道板计算 98
7.4.1 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 98
7.4.2 连续板荷载效应计算 99
7.5 截面配筋与承载力验算 103
第8章  支座的计算 105
8.1 确定支座的平面尺寸 105
8.2 确定支座的厚度 105
8.3 验算支座的偏转情况 106
8.4 验算支座的抗滑稳定性 107
第9章  下部结构的计算 108
9.1 盖梁的计算 108
9.1.1 荷载计算 108
9.1.2 内力计算 116
9.2 桥墩墩柱设计 123
9.2.1 荷载计算 123
9.2.2 截面配筋计算及应力验算 125
9.3 钻孔桩计算 127
9.3.1 荷载计算 127
9.3.2 桩长计算 128
9.3.3 桩的内力计算 129
9.3.4 桩身截面配筋与承载力验算 131
9.3.5 墩顶纵向水平位移验算 132
结论 134
致 谢 135
参考文献 136
附录1 137
附录2 142

推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