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资讯 >

【论文讲堂】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的“后记”

编辑:admin  来源:wenku7.com

      把毕业论文写得有内容有深度、理论有创新,是很多毕业生的努力与追求所在;但对于一篇毕业论文的阅读者来说,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不懂专业的外行,他们往往更多从阅读后记“开始”。一篇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的后记,不但能让阅读者在短暂时间内把握一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也能让阅读者寻找到与作者的共鸣之处:后记并非论文主体,但却忽视不得。

    后记,有的学校称之为“致谢”。本人以为,从概念的角度看,“后记”比“致谢”更为切合实际。所谓后记,就是在论文完成之后的回味与思考。后记,不但包括了论文选题由来、写作构思的基本情况,也包含了对论文写作帮助者的感谢,而“致谢”则限制了论文作者的书写内容,由此看来,“后记”要比“致谢”更为妥帖。

    毕业论文基本都有后记,但遗憾的是,给人印象深刻的后记实在不多:一方面是撰写者思维混乱,不能从论文的书写中理出一个头绪;另一方面就是撰写者文笔“孱弱”,往往沉溺于抒情甚至滥情而不能自拔。在很多导师看来,论文主体部分是要把关的,至于后记,那就让学生去发挥吧,所以,后记的书写就往往失却基本的规范。

    如何书写后记呢?依照笔者之见,首先要交代论文题目的由来,那些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的缘由,就可以放在后记中交代;下一步就是交代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最后要对论文的指导者,资料提供者,给论文写作者提供便利的个人和集体,予以恰当的感谢。后记当以叙事为主,亦可夹杂抒情,但是抒情不能压倒叙事,那样就会使后记显得空洞无物。

    本文来源(文库7网:http://www.wenku7.com/zixun/9774.html)

后记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笔者目力所及,一些毕业生把后记写成了“獭祭”:全文感谢不断,好像是独自在忏悔中的“喃喃自语”,让后记这篇文章失却了灵气;

二、书写滥情过头,全文就是一篇抒情诗,甚至就是以诗歌体式书写,这样可能就失却了后记的要义;

三、感谢内容分寸失当,让被感谢者感到尴尬与不适。在一次论文答辩中,有位评委老师批评一位答辩者说:我没有给你那么大的帮助,你写得过了,要把我的名字删掉。对于学者来说,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一样不能接受。好的后记要找准感谢的源头,让被感谢者感到是受之无愧的;

四、有些毕业论文书写者,喜欢“拉虎皮扯大旗”,把很多学术界名人拉来为自己撑腰;还有人喜欢炫耀自己交游的广博,把似是而非的交往写入后记;

五、一些人不懂文章的结构,比如有篇后记,开头即是感谢,到了最后两个段落,突然转向“光阴似箭,岁月荏苒”的抒情。其实,如果将抒情部分拉到篇首,然后再引出感谢,整篇文章的气脉就更顺畅,逻辑也更能自洽;

六、作为门面的“后记”,一定不要出现错别字,让人看了发笑,比如某文学博士在后记开篇即言:“我的毕业论文就要告以段落了”,这样不负责任的书写,很难让人相信其做事情的细致认真;

七、字数问题,依照笔者的检验,一篇后记不能太短——太短了交代不清楚;也不能太长——太长了言语往往啰嗦,一个页面的千字文较为妥当。

    钱钟书说过:“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往往是在孤寂的面壁中产生,而非在喧嚣的讨论中诞生,学问往往是很孤独的事情,具体到后记的书写,那就更要实事求是,让阅读者能从后记中看出论文的价值,更能看出作者的学风。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