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私人房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
国外Blog发展状况:维基百科对企业博客作了如下定义:指由某个机构为达到机构目标而开设的博客。尽管有多种形式的企业博客,但主要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根据Socialtext公司的统计,截至2006年9月6日,《财富》500强中的公司已有通用、微软、麦当劳等30家建立了企业博客,占总数的6%。美国市场研究公司Jupiter在6 月底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美国34%的大企业开设了企业博客,2006年后半年将另有35%的大公司加入到企业博客行列,到2006年底,近70%的美国大型企业将开设企业博客。
大公司建立企业博客,旨在和用户之间建立顺畅、及时的沟通,从而强化品牌形象;而小公司建立博客,则可以利用这种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推广方式,在用户中建立一定的知名度,实现产品的营销。
企业博客还在化解企业公关危机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戴尔公司的企业博客Direct2dell.com明确表示,这个博客就是一个网络会议室,欢迎全球用户来与戴尔公司分享创意和远见。文章分类众多,围绕个人用户/小企业、环境保护、用户体验、设计、战略、产品、技术等各个方面,博客的表现形式除了文字以外,还有视频。6月份,美国Engadget.com网站上贴出戴尔笔记本着火的图片后不久,戴尔的企业博客就发表了文章,声称公司已经开始为顾客更换笔记本,并正在积极联合第三方的技术公司调查事故原因。从跟贴的上百个评论来看,博客们似乎忘记了起火的电脑,反而一个劲的欣赏起戴尔的这种态度来:不回避事实,积极加入对话,解决问题。
国内Blog发展状况:在Text100公司主办的一次小规模研讨会上,当会议主讲人提问,台下有多少人所在的公司开设了博客?除了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以外,在座20余人竟无一人举手。
这种无人应声的尴尬局面似乎与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有点不相匹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由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出版的2006年《传媒蓝皮书》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支持千万级用户系统的博客服务平台将出现,到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
与国外火热的企业博客热潮相比,国内的企业博客似乎颇为冷清,尤其缺少知名企业的参与。在博客网的企业博客频道,记者看到的首页编辑推荐的内容与普通的个人博客似乎并无很大差别,而在企业博客上建立博客的很多公司,即便如联想集团等的点击量也仅在千余左右。
三、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连接数据库
数据库连接对动态网站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与后端数据库连接时我们可以采用ODBC或JDBC技术。虽然ODBC作为传统的连接数据库的手段,在我们的程序可以是一种选择,但是ODBC有以下的致命缺陷,从而使它无法胜任JSP的请求;
①ODBC是一个C语言实现的API,从Java程序调用本地的C程序会带来一系列类似安全性、完整性、健壮性方面的缺点。
②其次,完全精确的实现从C代码ODBC到Java API 翻译的ODBC也不会另人满意,因为在Java中没有指针,而ODBC中大量的使用了指针,包括极易出错的空指针“void *”。
③考虑到平台移植性来说,在开发JSP程序中使用ODBC则会带来负面影响,使得代码不适合于移植。
为了使我们的程序在具有安全性、完整性、健壮性的同时,同时有可以方便的移植,所以我们可以采用JDBC连接数据库。JDBC是一种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它由一些Java语言写的类、界面组成,使开发人员可以用纯Java语言编写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通过使用JDBC,我们很方便地将SQL语句传送到几乎任何一种数据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必写一个程序访问Sybase,写另一个程序访问Oracle,再写一个程序访问Microsoft的SQL Server。用JDBC写的程序能够自动地将SQL语句传送给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本地数据库程序使用Microsoft的Access等数据库时,我们可以使用Sun公司开发的JDBC-ODBC Bridge,用此技术JSP程序就可以访问带有ODBC驱动程序的数据库。这样即保证了JDBC的优点而且保证了纯JSP程序的安全性、完整性、健壮性和可移植性,又可以使用Microsoft提供的ODBC数据源与Access连接。不管对方是何种数据库,只要有ODBC接口就可以直接使用JDBC-ODBC Bridge与数据库连接,而无需因为后端数据库的改变而改动相应的程序代码,实现了应用层与数据库层的完美分离。如果我们需要变后端数据库为MySQL,只需要在ODBC数据源中安装了MySQL的驱动程序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MySQL数据库了
2、转换Unicode编码
在许多JSP页面的调试过程中都碰到过许多由于汉字编码与Unicode编码转换引起的问题。经常遇到浏览器中看到的 JSP 页面中的汉字都是乱码、JSP 页面无法正常显示GBK汉字、JSP不能接收Form提交的汉字、JSP 数据库读写无法获得正确的内容等等问题。这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具有国际化特征的软件核心字符处理都是以 Unicode 为基础的,在软件运行时根据当时Locale/Lang/Codepage 设置确定相应的本地字符编码设置,并依此处理本地字符,所以我们应该在处理过程中实现Unicode和本地字符集的相互转换,甚或以Unicode为中间的两个不同本地字符集的相互转换。这种方式在网络环境下被进一步延伸,任何网络两端的字符信息也需要根据字符集的设置转换成可接受的内容。
由于我的IE默认字符集为GB2312,然而Windows默认为GBK,Java则默认为Unicode,所以如果不通过一定的转换,直接在GB2312字符集上显示从GBKàUnicode得到的页面将是一片乱码。JAVA 语言采用Unicode处理字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Java程序中也可以采用非Unicode的转码,重要的是保证程序入口和出口的汉字信息不失真。如完全采用ISO-8859-1来处理汉字也能达到正确的结果。在我的例子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经过转换之后并将网页字符集强制设为GB2312字符集显示,就能够正常显示汉字了。
四、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
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BLOG系统的操作平台,采用Mysql数据库管理,采用Eclipse制作前端的操作界面。借助Eclipse这个软件设计实现用户登录的友好、易于操作的简单界面。建立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连接。
经过以上的分析与研究,最终的平台实现,我认为是可行的。并且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五、参考文献
[1] 张桂元,贾燕枫。struts开发入门与项目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8月
[2] 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设计与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3] 冯燕奎,赵德奎。JSP实用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4] 邱哲,王俊标,马斗。Struts Web设计与开发大全。清华大学出版,2006年2月
[5] 杨昭,徐春卉,张新,王凤华。JSP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1月
[6] 徐国智,汪孝宜等。MYSQL数据库开发实例精粹。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1月
[7] 廖义奎。Java Web开发之Struts编程基础与实例精讲。中国电力出版,2006年1月
[8] 柳永坡,刘雪梅,赵长海。JSP应用开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9月
[9] 汪孝宜,刘中兵,徐佳晶等。JSP数据库开发实例精粹。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10] Benoit Marchal。XML示例程序导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11] Ivon Horton。Beginning Java 2,JDK5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12] 毕业设计(论文)网: http://www.wenku7.com www.2bysj.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