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土木工程 > 水利工程 >

内蒙古包头市磴口水厂给水工程设计

来源:wenku7.com  资料编号:WK75951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WK75951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1.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2.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帮助
资料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位于中国北方,黄河以北。城市现有青山水厂、昆山水厂两座,分别位于城市的东北和西部,而磴口水厂位于城郊,城市的东南方。
磴口水厂可设置在黄河边上,位于城市东南方的城郊,远离居民区,附近有糖厂、铝厂、砖瓦厂,所在位置地面标高约为1004米,地形为北高南低,不平坦。磴口水厂也可设置在城市东南方向,靠近城市的边缘,地面标高约为1050米。可进行方案比较确定。
1.1.2 供水要求:
规划城市人口数:10万人,用水普及率:100%。
1)出水要求达到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
2)最高日供水量:6.5万吨/日;
3)出厂水压:38米水头。
1.1.3 工程地质:
地下水位深度:170厘米;
最大冰冻:175厘米;
设计地耐力:13吨/米2;
地震等级:6级;设计地震烈度:8度。
1.1.4 气象资料:
1)气温:年平均:6.5℃;
 
极端最高:38.4℃;
极端最低:-31.4℃;
最冷月平均最低:-18.5℃;
最热月平均最高:29.5℃。
 
2)相对湿度:  冬季空气调节:54%;  最热月平均:58%。
3)风速与风向频率:
 
夏季平均风速:3.3米/秒;
冬季平均风速:3.2米/秒;
 
夏季最多风向:东风、东南风;
冬季最多风向:北风、西北风;
 
夏季最多风向频率:15;
冬季最多风向频率:17;
 
4)大气压:888.4毫巴。
5)降水量:年降水量:308.9毫米;
最大时降水量:33.1毫米;   最大日降水量:100.8毫米。
6)年蒸发量:2342.2毫米。
7)最大积雪厚度:21厘米。
8)冰冻期:150天。

水厂设计说明
2.2.1 设计规模
设计用水量定额是确定设计用水量的主要依据,它可影响给水系统相应设施的规模、工程投资、工程扩建的期限、今后水量的保证等方面,所以必须慎重考虑,应结合现状和规划资料并参照类似地区或企业的用水情况,确定用水定额。
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规律的,但如果对生活用水采取节约用水措施,对工业用水采取计划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措施,可以影响用水量的增长速度,在确定设计用水量定额时应考虑这种变化。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程度,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结合给水专业规划和给水工程发展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内容包括: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公共设施生活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量、浇洒道路和大面积绿化用水量、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消防用水量。由于消防用水量是偶然发生的,不累计到设计总用水量中,仅作为设计校核用。但是对于较小规模的给水工程,消防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较大时,应将消防用水量计入最高日用水量。
设计任务书已给出最高日用水量为: =65000  ,水厂自用水系数按5%计,
则设计水量为: = 65000 1.05 = 68250 。
2.2.2  取水方式选择
2.2.2.1 黄河水系特点:黄河水系多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及黄土丘陵地带,沿岸沟壑纵横,土质细而疏松,水土流失严重。这些河流径流量虽不大,但受气候的影响,季节性变化很大。冬季几乎不降水,流量很小,不少支流发生断流现象。夏季降水量集中,不仅河流的流量雨水位骤增,河水的含砂量也很高。一般河水含砂量大于 ~ 时,就产生浑液面沉降现象,称为高浊度河道。黄河水系高浊度河道,由于泥沙运动的结果,常具有游荡性河段的特性,即河床与河岸的可动性都较大,河床内砂无法与河岸连接,在河床中形成不规则的江心滩、江心洲及汊道,游荡性河段河身宽而浅,河滩密布,水流湍急,河床变形迅速,主流游荡不稳。
  此外,黄河水系的部分河段位于北纬 ~ ,气候寒冷,冰情严重。河套地区常出现冰坝、“麻浮”、水浅、流急、水内冰现象。
2.2.2.2 鉴于黄河水系的上述特征,选用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时,采用双向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如下图。
图2-1  斗槽示意图
(1)具有顺流式和逆流式斗槽的特点;
(2)夏秋汛期河水含砂量大时,可利用顺流式斗槽进水,当冬春冰凌严重时,可利用逆流式斗槽进水。
2.2.3 取水构筑物
2.2.3.1 斗槽
   斗槽全部设置在河床内,适用于河床较陡或主流离岸较远以及岸边水深不足的河流。设置斗槽后,还应注意不影响洪水排泄。
斗槽工作室的大小,应根据在河流最低水位时,能保证取水构筑物正常的工作,使潜冰上浮,泥沙沉淀,水流在槽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及清洗方便等因素:
(1)槽底泥沙淤积高度取0.5~1.0 m,取0.8 m;
(2)槽中的冰盖厚度为河流冰盖厚度的1.35倍;
(3)槽中最大设计流速采用 0.05~0.15 ;
(4)水在槽中的停留时间不小于20分钟,取30分钟;
(5)斗槽尺寸应考虑挖泥船能进入工作。
该设计中,斗槽入口处的水位差为0.1 m ,河水平均流速为1.4 ,斗槽中水流方向与河中水流方向的叉角为180 ,河流中冰盖最大厚度为0.8 m ,进口孔口顶边至冰盖下的距离为0.70 m ,进水口直径为2.80 m ,进水孔口底栏高度为1.0 m ,工作室深度为5.68 m 。斗槽设计流量为0.80 ,设计流速为0.025 ,斗槽宽度为6m 。
冰凌期最低河水位时斗槽中的水深为4.50 m ,潜水的上浮速度取0.002 。洪水期槽中的平均流速为0.05 ,斗槽内泥沙的沉降速度为0.05 ,斗槽总长为171.6 m 。
采用绞吸式挖泥船,挖泥船每年工作天数为240天,每天工作时数为16小时,挖泥船设计生产能力为68.9 ,选定40 半液压式挖泥船,船总长为17.7 m ,共2艘。    2.2.3.2 堤坝
斗槽的堤坝可以用当地的砂质粘土材料砌筑,非淹没式堤坝的坝顶应高出最高水位0.5~0.75m以上,取0.8m,宽度一般为2.0~4.0m ,取3.0m 。堤坝两侧边坡按筑坝材料而定,沙质粘土 ~ ,取1:3.5。堤坝边坝(尤其是靠河的一侧)及坝端,易遭水流的冲刷及冰块的撞击,应予加固,靠河一侧的堤坝边坡可采用双层的石铺面(干砌石块)、石笼、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甚至挡土墙等加固,坝端可采用双层石铺面、抛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加固;坝脚可采用抛石或沉排等加固。
2.2.3.4 取水头部
采用管式取水头部(喇叭口取水头部),取水头部外形为圆形。
2.2.3.5操作平台
为便于操作检修,将操作平台设于地面之上。
2.2.3.6 取水进水间与吸水间
    进水间横向分成四格,进水孔分上下两层。吸水间与进水间尺寸相同,均为: 。
A 格栅
格栅总面积为3.20m2 ,过栅允许流速取0.4 ,栅条间净距取50mm,栅条厚度10mm,每个进水间各设置一个格栅,工作时三用一备。采用S321-1的格栅标准,型号为6,其进水口B H为1000 1000mm,格栅尺寸为1100 1100mm(标准尺寸),栅条间孔数15孔,栅条根数16根,有效面积0.84m2。并配置QL型钢丝绳牵引葫芦抓斗式格删除污机,升降速度8m/min,宽度与栅条配套,电动机功率4.5kw,设备重量3000kg。配备的起重设备为SC型手动单轨小车,起重量0.5~10T,起升高度3~12m 。
格栅与水平面最好布置成 ~ 的倾角,但实际上可采用 。格栅断面为扁钢,格栅由金属框架与栅条组成,框架的外形为矩形。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 ~ ,取0.10m,则四个为0.40m。
B 格网
采用平板格网,设在进水室与吸水室之间的隔墙之间,格网面积13.07 m2;过网流速采用0.3 ;网眼尺寸取5 5mm ;网丝直径取2.0mm 。用三个格网备一个隔网,每个格网面积3.27m2 。采用型号是C12格网,进水口尺寸1750 2000mm,网格尺寸1880 2130mm(标准尺寸),有效面积3.42m 。起重设备采用SDQ手动单梁起重机,起重量1~10T,起升高度3~10m 。
2.2.3.7 水泵型号和机组的布置
选四台型号为12sh-6单级双吸离心泵,三用一备。将四座基础交错并列布置成两排,四台水泵,两台正向旋转,两台反向旋转,每台水泵均有单独的吸水管和压水管,吸水管直径为DN500,压水管直径为DN400,四根压水管在泵房内连成两根DN500出水管,然后分别引出泵房,在泵房外,两根出水管再与一根DN1000的输水管相连。水泵吸水管上设一个DN500的闸阀和一个DN500×300的渐缩管。压水管上设两个DN400蝶阀,一个DN400止回阀,一个DN200×400的渐扩管和一个DN400×500的渐扩管。另配有 弯头等配件。
2.2.3.8 泵房高度
最低动水位标高为994m,最高动水位标高为1001m,水泵轴心标高为996.45m,泵房底板标高为995.80m,泵房地面下高度为9.17m,泵房地面上高度为4.74m,泵房筒体总高度为13.91m。
2.2.3.9 排泥、排水、起吊设备及真空设备
A 排泥
  集水井往往会沉积泥沙,为在运行中及时清理排除,选排污泵两台(一用一备),
型号:PWA,流量Q=72 =28 ,扬程H=11m,转速n=970转/分,配电机功率: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
    设五个具有高压水的喷嘴,用来冲动底部沉积的泥沙及网格。在格网前后装设测量水位的标尺,以便于运行管理和清洗格网。为了清洗平板格网可采用电动吊车,将格网沿导向槽提起,用压力水冲洗。
    格网选用PGZ 型平面钢闸门,进水洞口尺寸为: ;外形尺寸为: 。
B 排水及通风
取水泵房排水按照20-40 计,排水泵静扬程按7 m计,水头损失约2 m。所以总扬程9 m左右,可选用ZS-80-50-200A离心泵,流量22 ,扬程9.5m,配用的电机Y160L-4,均设两台,一用一备。通风设备选用一台T35-11型轴流风机,配用的电机YSF-8026。
C 起吊设备
   启闭闸门的启闭机选用QPL3手动两用螺杆式起闭机,启闭能力为3吨。起吊设备选用JJM-5型慢速卷扬机,额定静拉力为5吨。泵房内选用LH5t型电动葫芦双桥式起重机。
D 真空设备
选用两台SZ-1型真空泵,一用一备,功率4KW,抽气量 。
2.2.4 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
混凝剂投加采用如下流程:搅拌 -→ 提升 -→ 贮液 -→ 计量 -→ 投加
根据原水出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运行经验,选用精制硫酸铝, 最大的投加量为40mg/l,混凝剂每日配置次数为3次,药溶液浓度为10%,不用助凝剂。
2.2.4.1 溶液池
分成两格,备用一格。每格的有效容积为4.55 ,形状采用矩形,有效高度为1.2m,超高0.3 m,每格的实际尺寸为1.9m 2.0m 1.5m,置于室内地面上。
2.2.4.2 溶解池
溶解池分成两格,每格有效容积为1.40 ,有效高度0.7m,超高0.3m,每格的实际尺寸1.0m 2.0m 1.0m。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10min,放水管管径取50mm。溶解池底部设管径为100mm排渣管一根,池底坡度采用2.5%。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桨直径为750mm,桨板深度800mm,质量200kg。溶解池置于地下,池顶高出室内地面0.5m。溶解池和溶液池材料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内壁衬以聚乙烯板。
2.2.4.3 投药管
投药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塑料管),投药管的管径25mm,相应的流速0.43 。
2.2.4.4 投药计量设备
  采用JM型微型机械隔膜计量泵。 
2.2.4.5 药剂仓库
    混凝剂为精制硫酸铝,每袋质量是40kg,每袋规格为 。药剂堆放高度为1.5 m,药剂储存期为30 d 。仓库平面尺寸为: 。
2.2.4.6 投药间
投药间靠近投药点,与药剂仓库相连,设置两条投药管路,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投药间要求有值班室,面积在15 左右。
2.2.5 混合设备
  采用2个热浸镀锌管式静态混合器,水厂进水管投药处至絮凝池的距离为30m ,进水管采用两条DN700钢管。静态混合器设三节混合元件,混合时间为30s,两个静态混合器共用一个混合器井,混合器井的尺寸为:长 宽=3m 6m。投药点应该靠近水流方向第一节的混合元件,投药管插入管内径 即可。
2.2.6 絮凝池
2.2.6.1 絮凝池选用
    因为Q=65000 ,故应属于小型水厂,当采用隔板絮凝池时,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故采用机械絮凝池前置,隔板絮凝池后置来组合适用。在这样的条件下,机械絮凝池机械设备不多,可减少设备运行维修工作量,当需要检修时,又有隔板絮凝池起保护作用,从而较好地适应了水量水质要求。
2.2.6.2 机械絮凝池
机械絮凝池设成两组,每组又有六池,均采用垂直轴式机械絮凝池,每组设计流量为34125 。絮凝时间为10分钟,平均水深3.3m,每格尺寸为 ,单格面积为 ,絮凝池超高取0.3 m,总高度为3.6 m。絮凝池分格墙上过水孔洞上下交错布置,每格设一台搅拌设备。叶轮直径采用2.76 m,桨板长度为1.93 m,桨板宽度取0.12 m。每根轴上桨板数为8块,内外侧各4块。每格设四块挡板,尺寸为:宽 高=0.2m 1.0m。叶轮桨板中心点线速度分别采用:第一格和第二格相同取 ,第三格和第四格相同取 ,第五格和第六格相同取 。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为2.04 m。六台搅拌设备各配备一台电动机,每台电动机所需功率为0.175kw,选用型号为Y801-2小型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进水管管径取DN700,进水流速为 。进水孔洞流速分别取:第一个孔洞和第二个孔洞相同,取 ;第三个孔洞和第四个孔洞相同,取 ;第五个孔洞和第六个孔洞相同,取 。进水孔洞直径分别为:第一个孔洞和第二个孔洞相同,为1.00 m;第三个孔洞和第四个孔洞相同,为1.12 m;第五个孔洞和第六个孔洞相同,为1.30 m。絮凝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用水泥砂浆抹面。
2.2.6.3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分为两组,每组设计流量为34125 。絮凝时间取10分钟,池内平均水深取2.3 m,每组絮凝池总容积为 ,面积为103 m 。隔板厚度按0.2 m计。池子宽度与平流沉淀池宽度相同,为7.30m。廊道内流速采用四档,分别为: 、 、 、0.15 。隔板间距按廊道内流速不同分成四档,分别为:0.65 m、0.70 m、0.70 m、0.80 m。各段水深分别对应为:2.0 m,2.3 m,2.8 m,3.3 m 。廊道总数为20,根据间距不同分为四段,第一段和第四段各取4个廊道,第二段和第三段取6个廊道,池子总长为17.80 m 。絮凝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用水泥砂浆抹面。为减小水流转弯处水头损失,转弯处过水断面积取廊道过水断面积的1.2倍,同时,水流转弯处应做成圆弧形。池底平均坡度为7.3% 。
2.2.7 平流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设为两组,每组设计流量为34125 。沉淀池表面负荷为 =43.2 ,停留时间取2.0 h ,沉淀池水平流速取 。每组沉淀池表面积为790 m ,长度为108 m ,宽度为7.30 m ,池壁宽取0.3 m 。沉淀池有效水深为3.6 m ,保护高为0.3 m ,沉淀池总高为3.9 m 。由于往复式隔板絮凝池末端水深与沉淀池有效水深不一样,为了便于前后衔接,故在两者之间设一个过渡段。过渡段与沉淀池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穿孔布水墙,墙高3.9m,有效水深为3.6m,超高0.3m,共开98个孔口,每个孔口尺寸为 ,分五排布置,每排20个孔口。
集水方式采用两侧三角锯齿形集水槽集水,每组沉淀池的集水槽个数为四个,集水槽槽宽取0.4 m,堰口溢流率为 ,每个集水槽长度取10 m ,槽中水深统一取0.5 m 。跌落高度取0.05 m ,槽起高取0.15 m ,集水槽总高度为0.70 m,每条集水槽的设计流量为 。采用 出水三角堰,堰上水头采取0.07 m ,堰口下缘与出水槽水面之距为0.05m,每个三角堰的流量为 ,每条集水槽的三角堰个数为64个,三角堰中距为0.3 m。
集水渠宽取0.8 m ,集水渠水深统一取1.0 m ,自由跌水高度取0.07 m ,则集水渠总高度为1.99 m。在集水渠的末端设置一个DN700的出水管。
沉淀池放空时间按3 h计,采用DN450的钢管。
采用轨距为8m的HJX2型虹吸式机械吸泥机。
2.2.8  V型滤池
选双格型滤池,分为并列的两组,每组3座,共6座,每座面积为63 m ,总面积为378 m 。单格宽3.0 m ,长10.50 m ,面积为31.5 m 。滤速为8 ,强制滤速 20 。
第一步气冲冲洗强度为15 ;第二步气-水同时反冲,空气强度为15 ,水强度为4 ;第三步水冲强度为5 。
第一步气冲时间为3 min ,第二步气-水同时反冲时间为4 min ,单独水冲时间为5 min ,冲洗时间共计12 min = 0.2 h 。冲洗周期为48 h ,反冲横扫强度1.8 。滤池采用单层加厚均粒滤料,粒径为 ~ ,不均匀系数为 ~ 。
每座滤池过滤水量为504 。清洁滤料层过滤,滤池液面比滤料层高0.83 m 。
滤池超高为0.3 m,通过控制出水阀门的开启度来保证滤层上的水深为1.5 m,滤料厚度为1.0 m,滤板厚度为0.13m,滤板下布水区高度为0.9 m,滤池总高为3.83 m。
水封井平面尺寸为 ,堰底板比滤池底板低0.3 m,水封井出水堰总高为2.93 m。
反冲洗用水量为0.315 ,表面扫洗用水量为0.12 。反冲洗配水干管用钢管,DN500,流速为 。配水支管DN500,流速为 。沿渠长方向两侧各均匀布置15个配水孔,共30个,孔中心间距0.6 m,每个孔的面积为0.01 m ,每个孔口尺寸取 。反冲洗水过孔流速为 。
反冲洗用气量为0.945 ,反冲洗配气干管用钢管DN500,流速为 。布气小孔紧贴滤板下缘,间距与布水方孔相同,共计30个。布气小孔面积为0.00315 m ,孔口直径取65mm 。反洗空气过孔流速为 ,每孔配气量为113.4 。
气水分配渠宽取1.2 m,起端高取1.5 m,末端高取1 m。两侧沿程各布置15个配气小孔和15个布水方孔,孔间距0.6 m ,共30个。
排水集水槽顶端高出滤料层顶面0.5 m,排水集水槽起端高为1.03 m,末端高为1.53 m,排水集水槽底坡为0.0477。集水槽超高0.3 m ,槽内水位高0.73 m ,槽宽1.2 m ,水流速度为 ,过流能力为6.07 。排水槽设一个电动蝶阀,DN500。
进水总渠宽1 m ,水面高0.5m 。中间孔口面积为0.09 m ,孔口宽0.30 m ,高0.30m ,
两个侧孔的面积均为0.065 m ,侧孔宽0.25m,高0.25m,侧孔与中间孔口的间距为1.05m。
宽顶堰堰宽5 m ,宽顶堰与进水总渠平行设置,与进水总渠侧壁相距0.5 m ,堰上水头为0.079 m 。滤池配水渠宽0.5 m ,渠高1 m ,渠总长等于滤池总宽为7.2 m 。
V型槽槽底设表扫水出水孔,直径取0.025 m ,间隔0.15 m ,取V型槽槽底的高度低于表扫水出水孔0.15 m 。表面扫洗时V型槽内水位高出滤池反冲洗时液面0.50 m 。V型槽倾角 ,垂直高度1.0 m ,壁厚0.05 m ,反冲洗时V型槽顶高出池内液面的高度为0.80 m 。
反冲洗时选用两台型号为14sh-28A单级双吸离心泵,一用一备流量为240~350 ,扬程为16~10m,转速为1470 。

根据反冲洗系统对空气的压力、风量要求选三台LG40风机,风量 ,风压 ,电机功率55 kw ,两用一备,正常工作鼓风量为 。
2.2.9 清水池
设两座矩形清水池,每座清水池总容积为6775 m 。清水池的水深4.5 m,超高0.3 m,每座清水池的平面尺寸为长 宽=30m 50m。清水池进水管管径700 mm,设计流速1.0 ,出水管管径900 mm,设计流速1.0 ,溢流管与进水管直径相同取900mm,其出水接入水厂下水道系统,但是溢流管不与下水道直接相连,采用溢流井,溢流井内设拍门,出口处要有尼龙网罩之类的包扎以防护。放空管管径700mm ,放空流速2.5 。集水坑比池底落差1.2m ,出水管和放空管由此接出 。导流墙砌筑到清水池最高水位,使顶部空间保持通畅,有助于空气流通。导流墙底部每隔一定距离开一个流水孔,尺寸200 200mm,便于排泄池底废水,考虑到水中有氯气,导流墙采用材料要防止氯的腐蚀。通风管的设计根据清水池容量要求,采用的通气管直径200mm ,通气管数量6个,管口高出池顶700mm以上,并且在气孔上装有防护网。每只清水池设两只人孔,人孔直径为1000mm,靠近溢水管和出水管处,便于管道安装和维护。人孔上缘要高出覆土面一定距离,并且装有锁栓的盖板。扶梯与人孔配套设置,直立靠壁安装,其材料应该可以防腐。水位尺安装于池顶,选择水流缓和处架立。池顶的覆土厚度为0.7 m 。
2.2.10 吸水井
根据需要设置分建式吸水井,靠近泵房一侧与二泵平行设置,与泵房之间的距离为2 m,分成独立的两格,中间隔墙上安装阀门以保证足以通过邻格最大吸水流量。其调度管理方便,吸水管道短,水泵运行安全程度高。其存水量经常变化,井口水位随清水池水位涨落而变化,并和清水池保持一定的水位差,吸水井要有一定的超高。水在吸水井的停留时间为 ,吸水井的有效容积为142.0 。有四个吸水管,每个吸水管的管径为600 mm,吸水管喇叭口直径取1m,喇叭口最小淹没深度为1.2m,喇叭口与吸水井井底距离为0.8m,吸水井宽度取4.5m,吸水井长度为15.80 m,吸水井最低水位标高为1053.20m。
2.2.11 二泵房
本设计采用的是泵直接从吸水井中将水抽出送到管网,选四台型号为 单级双吸离心泵,三用一备。泵房所在室外地坪标高1058m,二泵房室内底板标高1055.8m,水泵基础高出室内地坪高度0.1m,水泵底座到轴心的距离0.9m,二泵房的地面下高度为3.07m,地面上高度为5.66m,泵房筒体高度为8.73m。水泵房内有一值班室,高低压配电间,变电间。有两台真空泵(一用一备),一条排水沟,一个集水坑,一台排水泵。真空泵泵壳内的空气体积为0.39 ,吸水管中的空气体积为3.08 ,泵的安装高度3.5m ,选用SZ-2型真空泵,配带动力10kw ,水消耗量30 ,一字形布置,尺寸为:L =4100mm, H=1500mm, B=700mm。排水选一台ZS-80-50-200A离心泵,流量22 ,扬程9.5m,配用的电机Y160L-4。包头市位于中国北方,故采用热水集中供暖,泵房内自然通风。
2.2.12 消毒
向滤后水加液氯消毒,水和氯的接触时间大于30min ,加氯量为2.844 ,储氯量为2048 。选用三台LS80-4转子真空加氯机,两用一备,氯瓶选用四只YL-50型焊接钢瓶,重量0.5t,外径600mm ,高度1800mm 。要设置中间氯瓶,沉淀氯气中的杂质,还可以防止水流进氯瓶。根据氯瓶的重量,设置磅秤型号TXS500B。加氯间低处要设置排风扇及时排除室内积聚的氯气,氯库和加氯间应该设漏气报警仪。氯水管线敷设在地沟内直到加氯点,地沟内有排水设施防止积水,氯水管管材用橡胶管,氯气管用无缝钢管,给水管用镀锌钢管,在氯库引入DN32的给水管,通向氯瓶上方,供喷淋用。为搬运方便,氯库内设CD11-60单轨电葫芦一个,轨道在氯瓶上方,轨道通道氯库大门以外。
2.2.13  给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水厂的基本组成包括两部分:生产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
    生产构筑物尺寸根据计算确定,生活附属建筑物建筑面积应按管理体制、人员编制和当地建筑标准确定,生产附属建筑物应根据水厂规模、工艺流程和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各构筑物数量、平面尺寸确定后,根据构筑物的功能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水厂平面布置。处理构筑物一般均应分散露天布置,北方寒冷地区可采用室内集中布置。
   2.2.13.1 平面布置
水厂平面布置的内容包括:各构筑物的平面定位,各种管道(处理工艺用的原水管、加药管、沉淀水管、清水管、反冲洗水管、加氯管、排泥管、放空管、水厂自用水管、厂区排水管、雨水管、电缆线、通讯线路等),阀门及配件布置,厂区道路、围墙、绿化等。
   水厂平面布置要求:
   A 构筑物间距宜紧凑,但应满足各构筑物和管线的施工要求。
   B 构筑物布置应注意朝向和风向,如加氯间和氯库应尽量设置在水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泵房及其它建筑物应尽量布置成南北向。
   C 生产构筑物间连接管道的布置,应水流顺直和防止迂回。
   D 生产构筑物与附属构筑物应分开布置。
   E 并联运行的净水构筑物应配水均匀,必要时可设置配水井。
   F 加药间、沉淀池和滤池相互间的布置,宜通行方便。
   G 水厂排水一般宜采用重力流排放,必要时可设排水泵站。
   H 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20%。
   I 水厂内根据需要,设置滤料、管配件等露天堆放场所。
   J 水厂内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构筑物的道路,一般按下列要求设计:
  (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m,双车道为6m,并应有回车道。人行道的宽度为1.5~2.0m。大型水厂一般可设双车道,中、小型水池拿过可设单车道。
  (2)车行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
  (3)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2.0m。
整个厂区在总平面布局上做到功能区分明确,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厂区交通流线清楚流畅,主干道贯穿东西。各单体构筑物在建筑风格上做到清新明快,既保持水厂的园林风味,又体现了现代水厂的流畅简洁的气派。水厂的工艺流程采用回转型布置,管线力求简短,厂区内水配以草地、树木等绿化,力争创建一个清新怡人的现代化水厂。
水厂总占地面积4.70公顷。总平面图中,绿化面积约占25%,附属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
2.2.13.2 高程布置
水厂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各构筑物间应采用重力流。构筑物间的水面高差即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连接管道、计量设备的水头损失。
水头损失一般应通过计算确定,也可参照规范进行估算,并考虑水头跌落损失。
表2-4  水厂高程布置表
名称 水头损失(m) 水位标高
连接管段 构筑物 沿程及局部 构筑物 m
 絮凝池  0.17 1061.44
絮凝池至沉淀池  0.02  
 沉淀池  0.15 1061.25
沉淀池至滤池  0.60  
 滤池  1.50 1060.50
滤池至清水池  1.00  
 清水池  0.10 1058.00
清水池至吸水井  0.20  
 吸水井   1057.70
2.2.13.3 附属建筑物
    水厂的附属建筑物一般包括办公用房、化验室、维修车间(机修、电修、仪表修理、泥木工场),车库、仓库、食堂、浴室及锅炉房、门卫值班室、宿舍、露天堆场等。
各附属建筑物面积查《室外给水工程规范》附属建筑面积章节取用。
2.3 设计特色及存在问题
2.3.1 设计特色
(1)本设计的突出特点是采用了机械絮凝池和隔板絮凝池组合使用。两种形式絮凝池组合使用有如下优点:当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机械搅拌速度以弥补隔板往复式絮凝池的不足;当机械搅拌装置需要维修时,隔板往复式絮凝池仍可继续运行。此外,若设计流量较小,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不利于施工,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
(2)本设计采用V型滤池又是设计的一大优点。V 型滤池是恒水位过滤,池内的超声波水位自动控制可调节出水清水阀,阀门可根据池内水位的高、低,自动调节开启程度,以保证池内的水位恒定。V 型滤池所选用的滤料是铺装厚度较大(约1.00 ),粒径也较粗(0.95—1.35 )的石英砂均质滤料。当反冲洗滤层时,滤料呈微膨胀状态,不易跑砂。V 型滤池的另一特点是单池面积较大,过滤周期长,水质好,节省反冲洗水量。单池面积普遍设计
为70—90 ,甚至可达100 以上。由于滤料层较厚,截污量大,滤后水的出水浊度普遍小于0.5NTU。
(3)本设计另一大特点是采用双向斗槽取水。由于磴口水厂的水源是黄河水,水中含沙量较大,此外,黄河水系的部分河段位于北纬 ~ ,气候寒冷,冰情严重。河套地区常出现冰坝、“麻浮”、水浅、流急、水内冰现象。鉴于黄河水系上述特点,采用双向斗槽式取水构筑物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情况:夏秋汛期河水含砂量大时,可利用顺流式斗槽进水,当冬春冰凌严重时,可利用逆流式斗槽进水。
2.3.2 存在问题与建议
选用的混凝剂为精制硫酸铝,对pH值适应范围较小,且原水需有一定的碱度,特别是投加量大时。当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时,硫酸铝水解困难,絮体松散,效果较差,投加量大时有剩余Al或SO 离子,影响水质。在以后的设计中宜采用聚合氯化铝。
本设计未曾对水厂泥线和水厂的配水工程进行设计,因而是本设计的一大缺憾。另外,由于包头市地处中国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所以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应做成室内式,本设计并没有对此进行设计。

目    录
第一篇 设计说明书
1 概述┉┉┉┉┉┉┉┉┉┉┉┉┉┉┉┉┉┉┉┉┉┉┉┉┉┉┉┉┉┉┉┉┉   1
1.1 城市概况 ┉┉┉┉┉┉┉┉┉┉┉┉┉┉┉┉┉┉┉┉┉┉┉┉┉┉┉┉┉  1
1.2 城市现有给水工程概况┉┉┉┉┉┉┉┉┉┉┉┉┉┉┉┉┉┉┉┉┉┉┉   1
1.3 原始设计资料┉┉┉┉┉┉┉┉┉┉┉┉┉┉┉┉┉┉┉┉┉┉┉┉┉┉┉   1
1.3.1 地质条件 ┉┉┉┉┉┉┉┉┉┉┉┉┉┉┉┉┉┉┉┉┉┉┉┉┉┉┉  1
1.3.2 气象资料 ┉┉┉┉┉┉┉┉┉┉┉┉┉┉┉┉┉┉┉┉┉┉┉┉┉┉┉  1
1.3.3 日用水量变化系数 ┉┉┉┉┉┉┉┉┉┉┉┉┉┉┉┉┉┉┉┉┉┉┉  2
1.3.4 城市原管网规划图 ┉┉┉┉┉┉┉┉┉┉┉┉┉┉┉┉┉┉┉┉┉┉┉  2
1.4 工程设计 ┉┉┉┉┉┉┉┉┉┉┉┉┉┉┉┉┉┉┉┉┉┉┉┉┉┉┉┉┉  2
2 设计水量┉┉┉┉┉┉┉┉┉┉┉┉┉┉┉┉┉┉┉┉┉┉┉┉┉┉┉┉┉┉┉┉ 4
2.1 设计用水量┉┉┉┉┉┉┉┉┉┉┉┉┉┉┉┉┉┉┉┉┉┉┉┉┉┉┉┉┉ 4
2.2 设计水量┉┉┉┉┉┉┉┉┉┉┉┉┉┉┉┉┉┉┉┉┉┉┉┉┉┉┉┉┉┉ 4
3 给水工程规划┉┉┉┉┉┉┉┉┉┉┉┉┉┉┉┉┉┉┉┉┉┉┉┉┉┉┉┉┉┉ 5
3.1 给水工程方案 ┉┉┉┉┉┉┉┉┉┉┉┉┉┉┉┉┉┉┉┉┉┉┉┉┉┉┉  5
3.1.1 水源的选择┉┉┉┉┉┉┉┉┉┉┉┉┉┉┉┉┉┉┉┉┉┉┉┉┉┉┉ 5
3.1.2 水处理工艺选择┉┉┉┉┉┉┉┉┉┉┉┉┉┉┉┉┉┉┉┉┉┉┉┉┉ 5
3.2 给水工程设计方案 ┉┉┉┉┉┉┉┉┉┉┉┉┉┉┉┉┉┉┉┉┉┉┉┉┉┉ 5
3.2.1 技术比较┉┉┉┉┉┉┉┉┉┉┉┉┉┉┉┉┉┉┉┉┉┉┉┉┉┉┉┉ 5
3.2.2 经济比较 ┉┉┉┉┉┉┉┉┉┉┉┉┉┉┉┉┉┉┉┉┉┉┉┉┉┉┉  5
3.2.3 综合方案比较 ┉┉┉┉┉┉┉┉┉┉┉┉┉┉┉┉┉┉┉┉┉┉┉┉┉  6
3.2.4 各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的选择 ┉┉┉┉┉┉┉┉┉┉┉┉┉┉┉┉┉┉  7
4 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 10
4.1 取水位置选择   ┉┉┉┉┉┉┉┉┉┉┉┉┉┉┉┉┉┉┉┉┉┉┉┉┉┉  10
4.2 取水构筑物选型  ┉┉┉┉┉┉┉┉┉┉┉┉┉┉┉┉┉┉┉┉┉┉┉┉┉┉ 10
5 输配水工程┉┉┉┉┉┉┉┉┉┉┉┉┉┉┉┉┉┉┉┉┉┉┉┉┉┉┉┉┉┉┉ 11
5.1 取水泵站(一级泵站)┉┉┉┉┉┉┉┉┉┉┉┉┉┉┉┉┉┉┉┉┉┉┉┉ 11
5.2 输水工程┉┉┉┉┉┉┉┉┉┉┉┉┉┉┉┉┉┉┉┉┉┉┉┉┉┉┉┉┉┉ 11
5.3 配水工程  ┉┉┉┉┉┉┉┉┉┉┉┉┉┉┉┉┉┉┉┉┉┉┉┉┉┉┉┉┉ 12
5.4 调节构筑物┉┉┉┉┉┉┉┉┉┉┉┉┉┉┉┉┉┉┉┉┉┉┉┉┉┉┉┉┉ 13
5.5 二级泵站┉┉┉┉┉┉┉┉┉┉┉┉┉┉┉┉┉┉┉┉┉┉┉┉┉┉┉┉┉┉ 14
6 水处理工程┉┉┉┉┉┉┉┉┉┉┉┉┉┉┉┉┉┉┉┉┉┉┉┉┉┉┉┉┉┉┉ 16
6.1 水处理工艺流程┉┉┉┉┉┉┉┉┉┉┉┉┉┉┉┉┉┉┉┉┉┉┉┉┉┉┉ 16
6.2 水处理构筑物┉┉┉┉┉┉┉┉┉┉┉┉┉┉┉┉┉┉┉┉┉┉┉┉┉┉┉┉ 16
   6.2.1 投药工艺┉┉┉┉┉┉┉┉┉┉┉┉┉┉┉┉┉┉┉┉┉┉┉┉┉┉┉┉ 16
   6.2.2 配水井  ┉┉┉┉┉┉┉┉┉┉┉┉┉┉┉┉┉┉┉┉┉┉┉┉┉┉┉┉ 16
   6.2.3 网格絮凝池┉┉┉┉┉┉┉┉┉┉┉┉┉┉┉┉┉┉┉┉┉┉┉┉┉┉┉ 16
   6.2.4 平流沉淀池┉┉┉┉┉┉┉┉┉┉┉┉┉┉┉┉┉┉┉┉┉┉┉┉┉┉┉ 18
   6.2.5 普通快滤池┉┉┉┉┉┉┉┉┉┉┉┉┉┉┉┉┉┉┉┉┉┉┉┉┉┉┉ 18
   6.2.6 回收水泵和回收水池┉┉┉┉┉┉┉┉┉┉┉┉┉┉┉┉┉┉┉┉┉┉┉ 18
   6.2.7 消毒工艺┉┉┉┉┉┉┉┉┉┉┉┉┉┉┉┉┉┉┉┉┉┉┉┉┉┉┉┉ 19
   6.2.8 吸水井  ┉┉┉┉┉┉┉┉┉┉┉┉┉┉┉┉┉┉┉┉┉┉┉┉┉┉┉┉ 19
6.3 给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   19
6.3.1 平面布置 ┉┉┉┉┉┉┉┉┉┉┉┉┉┉┉┉┉┉┉┉┉┉┉┉┉┉┉   20
  6.3.2 高程布置 ┉┉┉┉┉┉┉┉┉┉┉┉┉┉┉┉┉┉┉┉┉┉┉┉┉┉┉   20
6.3.3 附属构筑物 ┉┉┉┉┉┉┉┉┉┉┉┉┉┉┉┉┉┉┉┉┉┉┉┉┉┉   21
7 设计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2
第二篇 设计计算
8 设计用水量计算┉┉┉┉┉┉┉┉┉┉┉┉┉┉┉┉┉┉┉┉┉┉┉┉┉┉┉┉   23
8.1 设计规模┉┉┉┉┉┉┉┉┉┉┉┉┉┉┉┉┉┉┉┉┉┉┉┉┉┉┉┉┉   23
8.2 设计水量的确定┉┉┉┉┉┉┉┉┉┉┉┉┉┉┉┉┉┉┉┉┉┉┉┉┉┉   23
9 输配水工艺计算┉┉┉┉┉┉┉┉┉┉┉┉┉┉┉┉┉┉┉┉┉┉┉┉┉┉┉┉   24
9.1 输水管设计及计算┉┉┉┉┉┉┉┉┉┉┉┉┉┉┉┉┉┉┉┉┉┉┉┉┉   24
9.2 取水水泵选配计算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   24
9.2.1设计参数┉┉┉┉┉┉┉┉┉┉┉┉┉┉┉┉┉┉┉┉┉┉┉┉┉┉┉   24
9.2.2设计计算┉┉┉┉┉┉┉┉┉┉┉┉┉┉┉┉┉┉┉┉┉┉┉┉┉┉┉   24
  9.3 配水管网设计及水力计算┉┉┉┉┉┉┉┉┉┉┉┉┉┉┉┉┉┉┉┉┉┉   27
9.3.1 比流量计算┉┉┉┉┉┉┉┉┉┉┉┉┉┉┉┉┉┉┉┉┉┉┉┉┉┉   27
9.3.2 节点流量┉┉┉┉┉┉┉┉┉┉┉┉┉┉┉┉┉┉┉┉┉┉┉┉┉┉┉   27
9.3.3 管段流量计算┉┉┉┉┉┉┉┉┉┉┉┉┉┉┉┉┉┉┉┉┉┉┉┉┉   28
9.3.4 管网程序平差┉┉┉┉┉┉┉┉┉┉┉┉┉┉┉┉┉┉┉┉┉┉┉┉┉   29
  9.4 送水水泵选配计算及二泵站工艺布置┉┉┉┉┉┉┉┉┉┉┉┉┉┉┉┉┉   32
    9.4.1 选泵┉┉┉┉┉┉┉┉┉┉┉┉┉┉┉┉┉┉┉┉┉┉┉┉┉┉┉┉┉   32
9.4.2 水泵吸水管水头损失┉┉┉┉┉┉┉┉┉┉┉┉┉┉┉┉┉┉┉┉┉┉   33
9.4.3 水泵压水管水头损失┉┉┉┉┉┉┉┉┉┉┉┉┉┉┉┉┉┉┉┉┉┉   33
9.4.4 泵房高度┉┉┉┉┉┉┉┉┉┉┉┉┉┉┉┉┉┉┉┉┉┉┉┉┉┉┉   34
9.4.5 水泵房内设备┉┉┉┉┉┉┉┉┉┉┉┉┉┉┉┉┉┉┉┉┉┉┉┉┉   34
9.4.6 选择真空泵┉┉┉┉┉┉┉┉┉┉┉┉┉┉┉┉┉┉┉┉┉┉┉┉┉┉   34
9.4.7 排水泵┉┉┉┉┉┉┉┉┉┉┉┉┉┉┉┉┉┉┉┉┉┉┉┉┉┉┉┉   34
9.5 调节构筑物计算┉┉┉┉┉┉┉┉┉┉┉┉┉┉┉┉┉┉┉┉┉┉┉┉┉┉   34
10 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  38
10.1 投药工艺计算┉┉┉┉┉┉┉┉┉┉┉┉┉┉┉┉┉┉┉┉┉┉┉┉┉┉┉  38
10.1.1 已知条件┉┉┉┉┉┉┉┉┉┉┉┉┉┉┉┉┉┉┉┉┉┉┉┉┉┉┉  38
10.1.2 设计计算┉┉┉┉┉┉┉┉┉┉┉┉┉┉┉┉┉┉┉┉┉┉┉┉┉┉┉  38
10.2 混合工艺计算┉┉┉┉┉┉┉┉┉┉┉┉┉┉┉┉┉┉┉┉┉┉┉┉┉┉┉  39
10.2.1 设计概述┉┉┉┉┉┉┉┉┉┉┉┉┉┉┉┉┉┉┉┉┉┉┉┉┉┉┉  39
10.2.2 设计计算┉┉┉┉┉┉┉┉┉┉┉┉┉┉┉┉┉┉┉┉┉┉┉┉┉┉┉  39
10.3 絮凝工艺计算┉┉┉┉┉┉┉┉┉┉┉┉┉┉┉┉┉┉┉┉┉┉┉┉┉┉┉  40
10.3.1 已知条件┉┉┉┉┉┉┉┉┉┉┉┉┉┉┉┉┉┉┉┉┉┉┉┉┉┉┉  40
10.3.2 设计计算┉┉┉┉┉┉┉┉┉┉┉┉┉┉┉┉┉┉┉┉┉┉┉┉┉┉┉  40
10.4 沉淀工艺计算┉┉┉┉┉┉┉┉┉┉┉┉┉┉┉┉┉┉┉┉┉┉┉┉┉┉┉  41
10.4.1 已知条件┉┉┉┉┉┉┉┉┉┉┉┉┉┉┉┉┉┉┉┉┉┉┉┉┉┉┉  41
10.4.2 设计计算┉┉┉┉┉┉┉┉┉┉┉┉┉┉┉┉┉┉┉┉┉┉┉┉┉┉┉  41
10.5 过滤工艺计算┉┉┉┉┉┉┉┉┉┉┉┉┉┉┉┉┉┉┉┉┉┉┉┉┉┉┉  52
10.5.1 已知条件┉┉┉┉┉┉┉┉┉┉┉┉┉┉┉┉┉┉┉┉┉┉┉┉┉┉┉  52
10.5.2 设计计算┉┉┉┉┉┉┉┉┉┉┉┉┉┉┉┉┉┉┉┉┉┉┉┉┉┉┉  52
10.6 回收水池及回收水泵┉┉┉┉┉┉┉┉┉┉┉┉┉┉┉┉┉┉┉┉┉┉┉┉ 57
10.7 厂内配水井┉┉┉┉┉┉┉┉┉┉┉┉┉┉┉┉┉┉┉┉┉┉┉┉┉┉┉┉ 57
10.8 消毒工艺计算┉┉┉┉┉┉┉┉┉┉┉┉┉┉┉┉┉┉┉┉┉┉┉┉┉┉┉ 57
10.8.1 已知条件┉┉┉┉┉┉┉┉┉┉┉┉┉┉┉┉┉┉┉┉┉┉┉┉┉┉┉ 57
10.8.2 设计计算┉┉┉┉┉┉┉┉┉┉┉┉┉┉┉┉┉┉┉┉┉┉┉┉┉┉┉ 57
  10.9 吸水井┉┉┉┉┉┉┉┉┉┉┉┉┉┉┉┉┉┉┉┉┉┉┉┉┉┉┉┉┉┉ 58
11 给水处理厂人员编制及辅助建筑物使用面积计算 ┉┉┉┉┉┉┉┉┉┉┉┉┉  60
11.1 水厂辅助建筑物设置┉┉┉┉┉┉┉┉┉┉┉┉┉┉┉┉┉┉┉┉┉┉┉┉ 60
11.2 水厂平面布置┉┉┉┉┉┉┉┉┉┉┉┉┉┉┉┉┉┉┉┉┉┉┉┉┉┉┉ 60
11.3 水厂高程布置┉┉┉┉┉┉┉┉┉┉┉┉┉┉┉┉┉┉┉┉┉┉┉┉┉┉┉ 60
12 谢辞┉┉┉┉┉┉┉┉┉┉┉┉┉┉┉┉┉┉┉┉┉┉┉┉┉┉┉┉┉┉┉┉┉ 62
13 主要参考文献┉┉┉┉┉┉┉┉┉┉┉┉┉┉┉┉┉┉┉┉┉┉┉┉┉┉┉┉┉ 63
第三篇 附录
14 综述┉┉┉┉┉┉┉┉┉┉┉┉┉┉┉┉┉┉┉┉┉┉┉┉┉┉┉┉┉┉┉┉┉ 64

计算书 目    录
第1章 设计资料
1.1 概况…………………………………………………………………………………  1
  1.1.1 地形概况………………………………………………………………………  1
1.1.2 供水要求………………………………………………………………………  1
 1.1.3 工程地质………………………………………………………………………  1
  1.1.4 气象资料………………………………………………………………………  1
  1.1.5 黄河河流概况…………………………………………………………………  2
1.1.6 水源选择………………………………………………………………………  3
1.1.7 水处理所用材料………………………………………………………………  3
1.2 设计任务……………………………………………………………………………  4
第 2 章  设计说明
2.1 方案比较……………………………………………………………………………  4
2.1.1 预选方案………………………………………………………………………  4
2.1.2 方案技术比较…………………………………………………………………  5
2.1.3 方案经济比较…………………………………………………………………  7
2.1.4 方案综合比较…………………………………………………………………  9
2.2 水厂设计说明………………………………………………………………………  10
2.2.1 设计规模………………………………………………………………………  10
2.2.2 取水方式选择…………………………………………………………………  10
2.2.3 取水构筑物……………………………………………………………………  11
2.2.4 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  15
2.2.5 混合设备………………………………………………………………………  16
2.2.6 絮凝池…………………………………………………………………………  16
2.2.7 平流沉淀池……………………………………………………………………  17
2.2.8 V 型滤池…………………………………………………………………‥‥  18
2.2.9 清水池…………………………………………………………………………  19
2.2.10 吸水井………………………………………………………………………‥ 20
2.2.11 二泵房………………………………………………………………………‥ 20
2.2.12 消毒………………………………………………………………………‥‥ 21
2.2.13 水厂平面与高程布置………………………………………………………… 21
2.3 设计特色及存在问题………………………………………………………………  23
2.3.1 设计特色………………………………………………………………………  24
2.3.2 存在问题与建议………………………………………………………………  24

第 3 章  设计计算
3.1 水厂设计用水量……………………………………………………………………  25
  3.1.1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5
3.1.2 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25
3.1.3 平均时设计用水量……………………………………………………………  25
3.2 取水构筑物设计……………………………………………………………………  25
3.2.1 斗槽工作室计算………………………………………………………………  25
3.2.2 沙淤积量计算…………………………………………………………………  27
3.2.3 操作平台………………………………………………………………………  28
3.2.4 取水进水间与吸水间…………………………………………………………  28
3.2.5 进水间附属设备………………………………………………………………  29
3.2.6 选泵……………………………………………………………………………  31
3.2.7 水泵基础设计…………………………………………………………………  33
3.2.8 泵房高度计算…………………………………………………………………  34
3.2.9 附属设备选择…………………………………………………………………  35
3.3 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  36
  3.3.1 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  36
  3.3.2 混合设备………………………………………………………………………  38
3.4 给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39
3.4.1 絮凝池设计……………………………………………………………………  39
3.4.2 平流沉淀池设计………………………………………………………………  47
3.4.3 V 型滤池设计…………………………………………………………………  51
3.5 清水池设计…………………………………………………………………………  63
3.5.1 清水池调节容积计算…………………………………………………………  64
3.5.2 清水池总容积计算……………………………………………………………  65
3.5.3 清水池各管管径的确定………………………………………………………  65
3.6 吸水井设计…………………………………………………………………………  66
3.7 消毒设计……………………………………………………………………………  67
3.8 二泵房设计…………………………………………………………………………  68
3.8.1 初选水泵………………………………………………………………………  68
3.8.2 吸水管水头损失计算…………………………………………………………  69
3.8.3 压水管水头损失计算…………………………………………………………  69
3.8.4 选泵校核………………………………………………………………………  70
3.8.5 水泵基础设计…………………………………………………………………  70
3.8.6 泵房高度计算…………………………………………………………………  71
3.8.7 附属设备选择…………………………………………………………………  72
3.9 水厂辅助性构筑物及生活型建筑物设计…………………………………………  73
  3.9.1 水厂辅助性构筑物及生活型建筑物面积确定………………………………  73
  3.9.2 水厂平面布置…………………………………………………………………  73
  3.9.3 水厂高程布置…………………………………………………………………  74
谢辞………………………………………………………………………………………  75
  主要参考文献……………………………………………………………………………  76









推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