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自动回转刀架设计(CAD零件装配图,电气原理图)(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外文翻译,毕业论文11000字,工作总结,CAD图7张,电气原理图,零件图,装配图)
摘 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数控车床自动回转刀架设计。通过编程实现对刀架精确回转的控制,使下道工序所需的工具快速准确地到达预定位置,满足数控自动加工系统的要求。
该系统结构紧凑,动作灵敏可靠,速度快,能耗小,噪音低,压力和行程可在规定的范围内任意调节,操作简单。本次设计的内容有由机械、控制、液压三部分组成,机械部分包括能够安装8把车刀的刀盘及其上的卡紧装置;刀架主轴的设计;蜗轮的设计;蜗杆的设计;齿轮的设计等;液压部分包括液压缸的设计等;控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用实现刀架自动回转的单片机控制等。
关键词:自动控制;刀架;精确度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topic is the design of automatic revolving tool-post of CNC lathe. The system will realize the precise control of cutter through programming until the cutter arrives at the right point and the process is quick and accurate.
The design of machinery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 mechanical, the other is electronical control. The moving of cutter is driving by hydraulic system. Its working process is: when a cutter is needed, hydraulic oil will be pulled into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o promote cam.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sensitive, clipping,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noise, both pressure and travel can be controlled precisely.
The system includes the design of a cutter on which 8cutters can be installed; and the design of fixtures; the design of spindle,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cylinders, the control by SCM of automatic rotary cutter .
Keywords: automatic control; cutter; precision
题目内容:通过编程实现对刀架精确回转的控制,使下道工序所需的工具快速准确地到达预定位置,满足数控自动加工系统的要求。
这次设计中将进行对数控车床的自动换刀系统的研究设计,包括的内容有:设计最多能够安装8把车刀的刀盘及其上的卡紧装置;刀架主轴的设计;液压缸的设计;刀架自动回转的单片机控制等。
主要参数:最大切削力 F= 120 KN,刀架转45 所用时间 T= 1s,
刀柄直径d = 35mm,刀柄长度 l = 100mm。
主要设计内容:(1)机械结构设计 主要分为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刀架三部分。
(2)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系统。
(3)液压系统设计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题目的意义和来源 1
1.2 总体方案设计 2
1.3 数控技术的发展展望 2
第2章 机械部分设计 6
2.1 轴的设计计算 6
2.1.1 轴尺寸的计算 6
2.1.2 轴的校核 7
2.2 蜗轮和蜗杆的设计计算 10
2.3 联轴器的设计计算 11
2.4 端齿盘的设计计算 11
2.5 轴承的选择 12
2.6 轴上花键的设计 12
2.7 刀架的设计计算 13
2.8 导轨的设计计算 13
第3章 动力部分 14
3.1 步进电动机的选择 14
3.1.1 选择电机的种类 14
3.1.2 选择电机的功率 14
第4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17
4.1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17
4.2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18
4.2.1 选择液压缸的种类 18
4.2.2 液压缸的参数计算 18
第5章 电路设计 29
5.1 芯片的选择及连接 29
5.1.1 芯片的选择 29
5.2 控制电路的软件设计 32
5.3 复位程序设计 33
5.4 动态显示设计 34
第七章 结 论 35
参考文献 36
致 谢 37
附 录Ⅰ 38
附录Ⅱ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