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机械机电 > 电气 >

苏州某多层商住楼电气设计(附CAD电气施工图)

来源:wenku7.com  资料编号:WK718630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WK718630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1.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2.资料以网页介绍的为准,下载后不会有水印.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帮助
资料介绍

苏州八层4680平米商住楼电气设计(附CAD电气施工图)(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中期小结,论文说明书15000字,CAD图纸15张)
摘要
本工程为苏州某多层商住楼照明、动力、防雷接地、消防联动,综合布线设计。整个设计以国家相关规范为准则,以安全用电、节约用电为指导,着眼于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应用现代电气技术,完成相关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以节能为原则,选择荧光灯为灯源,通过照度计算,确定灯具型号及数量、照明配电方式等。动力系统根据负荷等级,设计动力设备的配电方式,确定电缆,控制和保护电器的型号、规格等。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状况进行具体设计。消防联动系统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合理布置火灾探测器,消火栓按钮,确保发生火灾时,报警系统能及时报警,在疏散人员的同时迅速灭火。综合布线系统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建筑物结构,进行信息点、信号点的合理布置。
关键字:照明系统 动力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 消防联动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A multi-story commerce-residence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in suzhou
Abstract
This project in suzhou a multi-story commerce-residence building, lighting, power, grounding, fire linkage, integrated wiring design.The whole design by the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 guided by the safe, economical, with an eye to improve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modern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mplete the relevant system design.Lighting system design, based on principles of energy-saving, choose the fluorescent lamp as light source,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determine the types and quantity of lamps and lanterns, lighting distribution way, etc.Power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oad level, the design of power equipment distribution way, determine the cable, control and protection electrical model, specification, etc.Desig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 specifically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building situation.Fire control linkage system according to relevant state regulation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fire detector, fire hydrant button, ensure that there is a fire, the alarm system can alarm in time, at the same time of evacuees quickly put out the fire.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according to relevant state regulations, 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e, carries on the information point,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signal points.
Keywords: Lighting system; power system; Lightning protection grounding system; Linkage system;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1.1工程概述
本工程建筑物:苏州某多层商住楼,建筑面积4680.7m2 ,建筑物高度34.4m,共八层楼,第一层高度5.8m,第二层层高度4.2m,三~八层层高度3.3m。其中一层、二层初步设计功能为商场,三至八层为住宅。
1.2设计概述
本次设计对象是苏州某多层商住楼电气设计。
1.2.1设计内容
1.照明系统设计:根据照明设计标准,选择合适的照明光源和灯具;根据照度标准确定每个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器数及其布置方案;确定照明设备的控制方法;确定照明配电系统。
2.动力系统设计:根据负荷等级,以及设备容量的大小、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的高低,结合电源情况、并注意接线简单、操作维护安全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其配电方式。
3.防雷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所在的苏州地区平均年雷暴日(28.1d/a),以及建筑物高度确定本工程的防雷等级。根据防雷等级确定防雷网的保护面积进行敷设接闪器,避雷网,引下线。
4.接地系统设计:结合建筑状况并依据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本工程需考虑消防系统,需根据国家标准规范设计快速有效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状况以及规范要求进行信息点,信号点的布置,线路的敷设。
1.2.3本工程的配电系统
1.配电电源采用50Hz,220/380V,带电导体系统型式为三相四线制,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配电方式采用树干式、放射型式混合配电。
2.本建筑的电力配电干线均由室外引到一楼配电总箱。从一楼配电总箱引出的支干线采用BV4×70+1×40mm²的导线穿管引到各楼层配电箱。
3.负荷分级:本工程建筑物负荷等级按规范要求划分为三级负荷;应急照明,客消电梯和配电间照明按规范要求划分为二级负荷。
4.应急电源及配电:应急照明灯具均自带蓄电池,蓄电池放电时间不少于120分钟。应急照明回路在发生火灾时候自动接通,灯具点亮。
5.总配电箱:总配电箱一般选择在楼梯间,或者单独设置的配电房。本工程建筑除一楼外,其他楼层均设置了专用的配电间,因此总配电箱设置在一楼大厅靠内侧墙壁上。
6.楼层配电箱放置:配电箱一般放在工作区中间位置,切一般人员不能随意切断电源的场所,因楼层设置有配电间,故二至八楼分配电箱设置在各层配电间内。
7.由于一层二层设计为商铺,考虑到出租之后每间商铺用电量的计量,因此在每间商铺内增加设置了用电计量箱。三至八层酒店式住宅,考虑节能,采用插卡取电的方式供电。
 

苏州某多层商住楼电气设计(附CAD电气施工图)
苏州某多层商住楼电气设计(附CAD电气施工图)
苏州某多层商住楼电气设计(附CAD电气施工图)
苏州某多层商住楼电气设计(附CAD电气施工图) 苏州某多层商住楼电气设计(附CAD电气施工图)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
第一章 概述    1
1.1工程概述    1
1.2设计概述    1
1.2.1设计内容    1
1.2.2设计依据    1
1.2.3本工程的配电系统    2
第二章 照明系统设计    3
2.1照度计算    3
2.1.1利用系数法定义    3
2.1.2利用系数法计算    3
2.2灯具选择    9
2.2.1本工程照明器情况    9
2.2.2灯具选择    10
2.3照明负荷计算    10
2.3.1照明配电箱设置    10
2.3.2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11
2.3.3照明负荷计算    11
第三章 动力系统设计    13
3.1动力系统配电原则    13
3.2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13
3.2.1需要系数法    13
3.2.2需要系数法计算负荷    13
3.2.3需要系数法实际计算    14
3.3本工程配电系统说明    20
第四章 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    22
4.1防雷系统设计    22
4.1.1年平均雷暴日    22
4.1.2年预计雷击次数    22
4.1.3本工程防雷设计    23
4.2接地系统设计    23
4.2.1等电位连接    23
4.2.2本工程接地设计结果    24
第五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26
5.1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26
5.1.1防火等级划分    26
5.1.2产品选用    26
5.1.3设计方案    27
第六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9
6.1综合布线的构成    29
6.2本工程综合布线具体实施措施    29
6.2.1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布置    29
6.2.2工作区子系统设置    29
结束语    32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推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