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教学网站设计与实现(VS2010,SQL2008)(附答辩)(含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毕业论文说明书15000字,程序代码,SQL2008数据库,答辩记录)
摘 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作为全国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基于目前教学网站的现状,根据多媒体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此次的毕业设计通过对现有教学网站功能及构建原理的分析和研究,结合信息化教育的特点,总结出多媒体技术教学网站所应该具备的主要功能,结合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系统建模、基于.NET开发平台、C#、ASP.NET开发语言,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网站与总体数据的规划、设计与实现。基本实现了网络教学的功能,并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网站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ASP.NET; 网络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网站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Websit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ultimedia Technology as the national college computer-related professional a elective course, its influence is grow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website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Multimedia Technology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existing site feat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teaching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summed up th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platform the main function should have. Through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network development methods, network modeling, Net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platform 、C#、ASP.NET programming language.、Other technical means of data of the system and the overall plann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design aims at realizing the 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fully develops teaching today of network technical development using network technology, realizing resource share. The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website can create an open platform for the teaching mode, students can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and autonom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ASP.NET; Network teach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website
功能需求
多媒体技术教学网站旨在实现一般教学网站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用户必须先用指定的用户名和密码、并选择相应的用户类型进行登陆(未获得用户名的用户需进行注册登记)。网站的用户功能区由最新文章、知识在线、友情链接、资源共享、交流园地、求职导航、休闲一刻、最新注册和通知公告等八个窗口组成。通过了解用户的功能需求,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将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如下几个模块:
(1)网站的后台管理模块。对网站整体进行综合管理。后台主要功能有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板块管理(资源共享管理、疑难问答管理、交流园地管理、知识在线管理、求职导航管理、休闲一刻管理、自我测试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网站公告、链接和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用户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用户的添加、删除和用户查询。包括管理员的添加、删除和密码更改。板块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板块内容的添加和删除。
(2)功能窗口模块。用户可以通过首页的最新文章、知识在线、友情链接、资源共享、交流园地、求职导航、休闲一刻、最新注册和通知公告等八个窗口浏览信息。
(3)用户登录/注册模块。为用户提供一个存储个人信息的平台,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或密码后(未取得用户名的用户需填写相关信息进行注册),可以浏览各个功能模块的信息,如疑难解答、上传下载、交流园地和自我测试等。
(4)资源共享模块。管理员或教师进入网站后台,对网站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主要有公告添加、教程添加、课件添加。
(5)交流园地模块。用户可以选择相应的板块寻找问题或提问,也可进入交流园地寻找问题进行回答,可以是教师回答,也可以是学生。该板块的最大特点就是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
3.3 性能需求
(1)用户对网站的性能需求主要体现在:能存储和检索用户登录/注册信息、上传的资料等。
(2)网站系统健壮性、通用性和可扩充性良好[13]。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1 前言 ……………………………………………………………………………2
1.1 背景和意义 ………………………………………………………………2
1.2 主要内容……………………………………………………………2
1.3 可行性研究………………………………………………………………3
1.4 行文概要……………………………………………………………3
2 教学网站相关技术和工具简介…………………………………………………4
2.1 C#开发语言 ………………………………………………………………4
2.2 JavaScript脚本语言……………………………………………………5
2.3 ASP.NET开发技术……………………………………………………5
2.4 SQL Server2008……………………………………………………6
2.5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6
3 教学网站需求分析………………………………………………………………7
3.1 网站需求分析的定义和任务 ……………………………………………7
3.2 功能需求 …………………………………………………………………8
3.3 性能需求 …………………………………………………………………8
3.4 网站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9
3.5 网站数据模型 …………………………………………………………10
3.6 网站实现过程分析………………………………………………………11
4 网站概要设计……………………………………………………………………12
4.1 概要设计的定义和目的 ………………………………………………12
4.2 配置要求 ………………………………………………………………12
4.3 网站结构设计 …………………………………………………………12
5 教学网站数据库设计……………………………………………………………14
5.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4
5.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16
6 教学网站的详细设计……………………………………………………………16
6.1 教学网站详细设计的定义与目标………………………………………16
6.2 网站管理模块……………………………………………………………17
6.3 用户登录/注册模块……………………………………………………18
6.4 资源共享模块……………………………………………………………19
6.5 交流园地模块……………………………………………………………19
7 教学网站的实现与测试…………………………………………………………19
7.1 教学网站的实现…………………………………………………………19
7.2 教学网站的测试…………………………………………………………20
7.2.1 测试的定义和步骤 ……………………………………………20
7.2.2 模块测试 ………………………………………………………21
8 教学网站的维护 ………………………………………………………………24
9 结论………………………………………………………………………………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附录 …………………………………………………………………………………27
|